练江新城的建设,不仅是潮阳“扩容提质”的新战场,也将成为潮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更为练江治理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6月初的潮汕地区,已经进入盛夏。趁天气尚未炎热,林文生一大早便拎着一筐鱼饲料,踏着晨曦到他承包的鱼塘喂鱼。林文生是汕头市潮阳区城南街道的一名普通渔民。隔着一堵堤围,鱼塘的外面便是潮汕人的母亲河——练江。
位于潮阳区城南街道南部的一大片平原地带,是宽阔的滩涂。当地一些渔民将这里承包下来分成一块块方形的鱼塘养鱼谋生。但林文生和当地的渔民都知道,这样日复一日、多年未变的养鱼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他们听说,在这片滩涂地上,要建成一座巨大的新城。
在潮阳区委、区政府的规划中,练江新城的蓝图逐渐清晰。
向滩涂地要新城
拥挤,是初到潮阳区的人们都会有的体会——他们会看到,摩肩接踵的人群和大大小小的车辆,总是将并不算宽阔的街道塞得满满的。
潮阳拥有170多万人口,人口密度极大。大部分人居住在建筑密度大、住宅间距小、缺乏配套的区域,整个城区的格局显得局促,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
由于历史文物众多,人口密集,旧城改造的做法在这里很难推行。潮阳区委书记陈新造坦言,唯有区域有序地延伸拓展,才能解决城市发展的土地制约瓶颈。
潮阳城区南面、练江以北的滩涂地,刚好让潮阳城市空间的拓展成为了可能。
其实,早在2011年,潮阳区就确定了“东南扩展、北部延伸、东联西带”的城市扩容提质发展思路,积极打造东部、练江、海湾“三个新城”。
练江新城的建设是实施这一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潮阳区扩容提质的一个新战场。
该项目位于练江出海口,地处潮阳城区向练江、海门拓展的中心位置,规划用地面积约7平方公里。项目规划立足潮阳发展定位和区位人文优势,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重点打造沿练江滨江区域富有水乡特色的大型文化商业居住新区。
放在整个汕头城市版图中来看,练江新城的建设也有着其特殊地位。当前汕头正谋划打造480平方公里的海湾新区,以推进汕头特区的城镇化。同时,实施“两翼伸展”的空间拓展战略,其中西翼的重点便是潮阳城区组团。
“我们将通过练江新城的建设,迅速拉开中心城区框架,重塑城市公共服务中心体系,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平台。”陈新造告诉记者,在建设商住设施的同时,将重点完善文化广场、医疗服务、生态公园、购物中心、酒店等公共服务设施。
翻开潮阳区的历史,原来的潮阳拥有250万人口,曾是中国第一大县。2003年3月,潮阳撤销县级市,以练江为界,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虽然分了家,但两个区之间却联系颇为紧密,形成“大潮阳”的格局。
“练江新城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潮阳区的城市发展,对潮南区来说也有辐射作用。将来住房、公共服务完善了,将进一步加强两地的联系。”潮阳当地乡贤、汕头市东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桂洲对记者分析。
潮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练江新城的建设最引人注目的是,借助潮阳实施反哺工程的巨大效应,引导东南亚潮籍华人华侨的力量,投资反哺家乡。
6月4日,李桂雄作为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代表,和潮阳区区长林定亮签订了共建练江新城的合作框架协议。早年从家乡潮阳漂洋过海到泰国谋生的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事业有成,并担任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
这两年来,李桂雄经常回到潮阳,对家乡发生的变化,深有感触。“基础设施、治安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污染治理的效果也很明显。”他告诉记者,这坚定了他们回到潮阳投资发展的信心。
今年以来,李桂雄就带领泰国华人青年商会经贸投资考察团多次前往潮阳进行考察。就在4月,他还与新加坡华侨银行、香港康宏金融控股、裕成(香港)有限公司高层一同前来考察,支持意向项目的建设。
多次考察后,他们对“练江新城”开发项目产生了极大的投资兴趣,希望利用泰国华人青年商会的资金优势,跟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对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实现共赢发展。李桂雄透露,由东南亚华侨组成的投资财团会进一步考察,初步计划投资200亿元人民币,以支持整个练江新城的建设。
潮阳区外经贸局局长黄厚杰告诉记者,签订协议后,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与其它潮籍华侨财团将在潮阳注册一家投资公司,与潮阳区合作共同推动土地开发。未来还将进一步引进新加坡等东南亚华人华侨企业进驻投资。
“作为政府部门,我们要在引进外资方面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外汇管理方面的政策,以加快练江新城的建设。”黄厚杰告诉记者。
在此次华侨投资团队中,新加坡华侨银行是一个重要力量。华侨银行的主要市场集聚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家族所创立,拥有广泛的华侨资源。该银行在中国一分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投资外,接下来将考虑引进更多企业进驻新城建设,寻求产业方面的合作。
而对于潮阳来说,双方合作的空间不止于此。
“除了资金,潮阳更重视对技术、城市建设管理理念的引进。”陈新造告诉记者。就拿新加坡来说,新加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从原来的一穷二白发展为当前举世闻名的花园城市,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比如,整个新城规划、堤围景观的布局等,可以借鉴新加坡一流的规划理念。同时,新加坡在污水治理方面也拥有先进的技术。
在当前中央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练江新城这块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将崛起一个新城,也将成为汕头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一个着力点。
练江污染整治的新动力。
不过,从现实层面看,要在练江出海口旁边崛起一座生态型新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练江沿岸工业失控的发展,为这条潮汕地区的母亲河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自1998年以来,练江水质一直处于劣V类,成为粤东五大河流中污染指数最严重的河流。
近日记者来到练江岸边,一眼望去,浑浊的江水上面飘满了水葫芦。当地人告诉记者,这里不仅鱼虾难以生存,连灌溉的标准都达不到。
练江污染问题,也引起了潮籍华人华侨的关注。此前陈新造到香港拜访一些华侨时,就被问及练江污染的治理进展。事实上,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当地政府,都清醒地认识到:练江的治理效果,对于练江新城的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
按照计划,潮阳今年第四季度要开始动工建设练江新城。不过在此之前,首要任务便是推动练江的治理。
据介绍,目前潮阳区练江流域各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一批环保项目已经规划建设。同时,潮阳区正加强对工业污染的管控力度,关停一批污染企业,控制练江沿岸不再布置污染类企业。
“推进重污染行业的整治和管理,确保把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实施好,这是推动练江新城有序开发建设、取得社会经济综合效益首先必须做好的工作。”陈新造表示。
为保证新城建设和练江治理的稳步推进,潮阳采取的思路是“边治污,边建设”滚动发展。
早在2011年谋划练江新城的时候,陈新造就提出,新城的建设必须要跟练江的治理捆绑在一起。他的想法是,一方面引进投资者推动这上万亩土地开发,另一方面政府将土地开发后的收益用于练江的污染治理。“练江治理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资源投入,否则永远停留在口头上。”他解释。
就练江污染的治理而言,虽然经历多年的整治,但是效果还有待提升,不过黄厚杰对此还是持乐观态度。“一方面,潮籍华侨的投资反哺不但带来资金、技术和全新管理理念,也将在跨区协调治污上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省里也越来越重视练江的治污工作,将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他解释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练江两市三区跨流域治理的省一级协调机制正在建立。就在今年6月6日,省政府在揭阳召开练江污染整治工作现场会,副省长许瑞生强调,要加强上下游流域联动控制,进一步督促落实练江污染整治工作。
可以预见的是,练江新城的建设,不但将倒逼练江污染的治理,也将为治理带来新理念、新思想、新动力,让当地人重拾对练江治理的信心。
《南方》杂志记者 叶石界 通讯员 马希廷
(本文转自中共广东省委主管主办《南方》杂志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