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4日,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汕头政协特聘委员李桂雄先生,出席汕头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
李桂雄先生致辞: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海外华人华侨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并成为日益庞大且重要的群体。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侨乡经济、华侨文化是汕头的鲜明特色,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的设立为发挥该潜力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建立良好的公共外交关系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提之一。那么,如何建立华侨试验区的公共外交体系?我建议通过大力创新、分析机遇、统一思想、开拓未来,从而确立今后30年华侨试验区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明确解决华侨试验区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并从华侨文化出发,建立旅游、教育、会展、海洋、科技和金融六维立体化的公共外交体系。
第一,旅游方面。全球华人华侨浓厚的桑梓情怀是旅游的原始动力,归国归乡旅游则是建立公共外交的良好契机。建议在试验区建立“世界华侨华人园”,以所在国为代表,以所在国潮团会为“世界华侨华人园”代表处、组团处。
第二,教育方面。试验区应是全球华人文化合作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文化合作和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教育合作交流。建议以“华侨”为纽带,使华侨所在国同我国的教育合作交流成为可能。如在试验区建立“世界大学区”,以所在国潮团作为联络处,牵线搭桥,建立所在国大学汕头校区(如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汕头校区),并优先向国务院侨办和教育部申请成立华侨大学汕头校区(如厦门、泉州)。
第三,会展方面。试验区应突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融合的特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则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和经济观上。建议在粤东侨博会期间,举办“世界展览会”,以所在国潮团负责组织所在国代表团,期间举办“世界市长日”论坛,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融合后的价值观和经济观展现给华侨华人,乃至全世界。
第四,海洋方面。试验区应是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和海洋贸易重心,以合理利用华侨华人扎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建议:1. 试验区建立东南亚使馆区,以所在国潮团协助联络所在国政府相关部门,并向中国外交部申请;2. 在南澳岛建立30万吨级深港码头区和国际物产采购区,以所在国潮团会所作为试验区办事处,协助联络所在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公司;3. 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友好城市群,以所在国潮团为纽带,每年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市长日;4. 建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货物集散地和中转站。
第五,科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试验区应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以推动中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并建立起中华文化、潮汕文化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强有力的纽带。建议:1. 试验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潮汕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2. 加强对人才、科技的引进,并组建创新型团队,提高区内科技水平;3. 试验区建立创新发展大数据产业,并将汕头打造成21世纪信息国际港。
第六,金融方面。作为金融汇款工具的侨批,是我们过去的特色。要做好公共外交,我们还需要更强大的金融体系。建议:1. 依托潮团和政府,联合创立试验区自己的潮商上市发展基金,作为公益基金,帮助潮商企业上市。2. 在南澳岛建立跨境金融区,以较低的门槛,吸引国际金融公司和机构在金融区设立分行或分公司;3. 创建中国华侨银行,吸收来自全球各地华人华侨的资金,作为政府和私人企业投资,加快发展。
综上,要在试验区建立立体公共外交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多方面,多领域同时发力,也需要各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